共青团武昌理工学院委员会

Wuch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动态信息

星火传薪解青惑,学子助学护心航——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青春期心理课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25-07-23 阅读:

团委网7月23日消息(通讯员 刘梓衡 报道)近日,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爱心托管班在革塘坝社区开展青春心理课程,本次课程“解码青春密码:理解青春期男女生心理特点”为主题,由志愿服务队刘雅庭老师主讲。本次课程旨在帮助当地青少年正确认识青春期身心变化,搭建健康成长的心理桥梁

课堂中,刘雅庭老师结合生动案例和通俗语言,系统讲解了青春期的核心特征。她指出,青春期是个体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关键阶段(约10-20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仅面临生理上的快速发育,更经历着心理层面的剧烈重塑——自我认同的探索、情绪的波动、社交关系的转变成为三大核心课题。

针对青少年普遍关注的身体变化与心理适应问题,刘雅庭老师重点解析了“大脑重塑期”的特点:负责情绪管理的边缘系统与掌控理性决策的前额叶皮层发育不同步,导致青少年容易出现情绪“过山车”现象,同时伴随冒险冲动与对长远规划的模糊感。这一科学解读让在场的青少年们恍然大悟,不少学生表示“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有时会莫名烦躁”。

在认知与社交发展部分,刘雅庭老师深入分析了青春期特有的“假想观众”与“个人神话”心理——青少年总觉得自己被他人过度关注,同时又坚信自己的经历独一无二。这种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在同伴关系中既渴望接纳又害怕暴露缺点,在家庭关系中则常陷入“想独立又依赖”的矛盾。她特别提到,女生倾向于通过情感分享建立社交联结,男生则更习惯在共同活动中确认关系,这种差异并非优劣之分,而是成长方式的多样性体现。

课堂还聚焦青春期常见的心理挑战,如学业压力、体像焦虑、人际困扰等,刘雅庭老师引导青少年学会接纳自身变化,通过倾诉、运动、创作等健康方式释放压力。同时,她向家长建议,应尊重孩子的隐私与自主需求,用“倾听”代替“说教”,在“保护”与“放手”之间找到平衡。

课程结束后,记者采访到刘雅庭老师她说道“青春期的迷茫与躁动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青少年知道‘变化不可怕,困惑很正常’为更多乡村青少年送去心理支持与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