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网7月25日消息(通讯员 甘思彤 报道) 为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独特价值,促进自我认知与个性发展,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近日开展了“独特的我”主题课程。旨在通过多样化的互动环节与创意表达形式,帮助学生从外貌、性格、能力及他人评价等多维度认识自我,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观念,为成长赋能。

课程以哲理性的引导拉开序幕。志愿服务队的淡雅琪老师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人”这一生动比喻,开启了学生们对“独特”的思考。她还向同学们展示了精心制作的“独特的我”手抄报成品,直观而生动地呈现了课程的主题与深远意义,迅速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课程设计环环相扣,充满互动性。在“自我探索”环节,学生们认真填写表格,从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到他人的评价,全面地梳理和描绘出自己的独特之处。随后的“手抄报创作”环节则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拿起画笔和彩笔,在画纸上勾勒出自己的模样,用文字记录下闪光的个人特质,并用绚丽的色彩和灵动的文字装点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我”小报。课程的“分享交流会”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两位学生代表走上讲台,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从名字的含义、成长的点滴、钟爱的运动,到在他人眼中的模样,生动地介绍了“独特的自己”,赢得了在场学生的热烈共鸣。

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和真诚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深刻的自我探索。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更强化了尊重和珍视个性差异的意识,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成长力量。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了此次课程的主讲教师淡雅琪。她表示:“这次活动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的大门。课堂上,当孩子们对着镜子,发现自己小雀斑时的那一抹亮光,或是听到同学赞美‘你笑起来眼睛像月牙’时的那份羞涩,都深深触动了我。在绘制手抄报时,我看到他们将父母说的‘爱较真’、老师夸奖的‘有韧劲’,以及自己‘爱深夜看星星’的小习惯拼凑在一起,那一刻,他们仿佛突然明白了,这些看似零散的点滴,恰恰构成了独一无二的自己。看到他们从最初的迷茫逐渐变得笃定,我更加坚信,教会孩子看见自己,发掘自身的价值,比传授任何知识都来得更加宝贵和重要。”